辰东,小说 http://weneedholiday.cn 淡水藻、海水藻、藻種、光合細菌以及光生物反應器制造商 Tue, 15 Jan 2019 02:34:16 +0000 zh-Hans hourly 1 https://wordpress.org/?v=6.7.1 吃海藻的微生物造出可降解塑料 http://weneedholiday.cn/degradable-plastic.html http://weneedholiday.cn/degradable-plastic.html#respond Tue, 15 Jan 2019 02:33:49 +0000 http://weneedholiday.cn/?p=6569 吃海藻的微生物造出可降解塑料

The post 吃海藻的微生物造出可降解塑料 first appeared on 上海光語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據(jù)美國科學促進會(AAAS)科技新聞共享平臺EurekAlert! 近日報道,以色列特拉維夫大學的一項新研究,描述了一種不需土地和淡水的生物塑料聚合物生產(chǎn)過程,這種塑料來源于以海藻為食的微生物,塑料廢棄物毒性為零,能以有機廢物形式回收利用。

????????據(jù)了解,該發(fā)明是特拉維夫大學波特環(huán)境與地球科學學院亞歷山大·戈爾博格博士與化學學院米歇爾·哥津教授進行學科交叉合作的成果。研究成果發(fā)表在《生物資源技術》雜志上。

????????據(jù)聯(lián)合國統(tǒng)計,塑料占海洋所有污染物的90%,卻幾乎沒有特別有效的環(huán)保替代品。

????????“塑料數(shù)百年才能腐爛。塑料也是由石油產(chǎn)品生產(chǎn)的副產(chǎn)品,生產(chǎn)過程會釋放化學污染物。”戈爾博格博士認為,“生物降解塑料是解決方案之一,其不使用石油,還能迅速降解。但是,生物塑料也有環(huán)境價格,培育相關的植物或細菌需要肥沃的土壤和淡水,但包括以色列在內(nèi)的許多國家都沒有這類條件?!?/span>

????????研究人員利用以海藻為食的微生物,生產(chǎn)一種叫做聚羥基鏈烷酸酯(PHA)的生物塑料聚合物。這種海藻是能在海中種植的多細胞海藻,而一種能在非常咸的水中生長的微生物,可以吃掉多細胞海藻并產(chǎn)生可用于制造生物塑料的聚合物。

????????這種新工藝將為淡水短缺的國家如以色列、中國和印度,從生產(chǎn)石油衍生塑料向生產(chǎn)生物降解塑料轉(zhuǎn)型提供相應技術。

????????戈爾博格認為:“這項新研究將努力徹底改變世界清潔海洋的努力?!?/span>

????????現(xiàn)在,科研人員正在開展基礎研究,以找到最適合生產(chǎn)具有不同性質(zhì)生物塑料聚合物的最佳微生物和藻類。

????????總編輯圈點

????????以色列雖然土地貧瘠、資源短缺,卻堅持走科技強國之路,其對人類科技發(fā)展的貢獻巨大。以色列科學家擅長大處著眼、小處入手,總是鉆研“務實”的應用技術。缺水,農(nóng)業(yè)就發(fā)明了滴灌技術把用水量限制到極致;缺生產(chǎn)塑料的土地,就在海水里想辦法制造可降解塑料……從實際問題中來的技術解決方案,終將回到實際中去,進而惠及人類。

The post 吃海藻的微生物造出可降解塑料 first appeared on 上海光語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http://weneedholiday.cn/degradable-plastic.html/feed 0
王二濤組Science報道植物-微生物互作的全新機制 http://weneedholiday.cn/plants-transfer-lipids-to-sustain-colonization-by-mutualistic-mycorrhizal-and-parasitic-fungi.html http://weneedholiday.cn/plants-transfer-lipids-to-sustain-colonization-by-mutualistic-mycorrhizal-and-parasitic-fungi.html#respond Fri, 09 Jun 2017 02:34:07 +0000 http://weneedholiday.cn/?p=5129 王二濤研究員課題組在Science雜志上發(fā)表的題為“Plants transfer lipids to sustain colonization by mutualistic mycorrhizal and parasitic fungi”的論文首次揭示了在叢枝菌根真菌與植物的共生過程中,脂肪酸是植物傳遞給菌根真菌的主要碳源形式,并發(fā)現(xiàn)脂肪酸作為碳源營養(yǎng)在植物-白粉病互作中起重要作用。

The post 王二濤組Science報道植物-微生物互作的全新機制 first appeared on 上海光語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菌根共生是植物與菌根真菌建立的互惠互利的同盟,也是自然界最為廣泛的共生形式。植物可通過與菌根真菌共生高效率的從土壤中獲得磷和氮等營養(yǎng);同時植物把20%左右的光合作用產(chǎn)物傳遞給菌根真菌供其生長。傳統(tǒng)理論認為糖是植物為菌根真菌提供碳源營養(yǎng)的主要形式,然而6月8日,來自中科院植物生理生態(tài)研究所王二濤研究員課題組在Science雜志上發(fā)表的題為“Plants transfer lipids to sustain colonization by mutualistic mycorrhizal and parasitic fungi”的論文打破了上述認識,首次揭示了在叢枝菌根真菌與植物的共生過程中,脂肪酸是植物傳遞給菌根真菌的主要碳源形式,并發(fā)現(xiàn)脂肪酸作為碳源營養(yǎng)在植物-白粉病互作中起重要作用。據(jù)悉,該論文從投稿到被接受十分順利,而且Science在同一時間還發(fā)表了來自英國John Innes 中心 Giles E. D. Oldroyd(溫馨提示:Giles E. D. Oldroyd是王二濤研究員博后期間的導師)課題組和Rothamsted 研究中心Peter J. Eastmond課題組合作完成的題為“Fatty acids in arbuscular mycorrhizal fungi are synthesized by the host plant”的結論相似的研究論文,這進一步佐證了相關發(fā)現(xiàn)的可靠性與重要性。王二濤課題組的這篇論文是今年生命科學領域以國內(nèi)為主完成的第25篇CNS論文,也是今年中科院植生所完成的第二篇Science論文(好玩是今年年初的一篇Science是由王二濤博士期間的導師何祖華研究員課題組完成)。

王二濤組Science報道植物-微生物互作的全新機制
王二濤組Science報道植物-微生物互作的全新機制

 

王二濤組Science報道植物-微生物互作的全新機制
王二濤組Science報道植物-微生物互作的全新機制

 

論文解讀:

菌根共生是植物與菌根真菌建立的互惠互利的同盟,也是自然界最為廣泛的共生形式。植物可通過與菌根真菌共生高效率的從土壤中獲得磷和氮等營養(yǎng);同時植物把20%左右的光合作用產(chǎn)物傳遞給菌根真菌供其生長。每年大約有50億噸的光合作用產(chǎn)物通過菌根真菌被固定在土壤中,對整個生態(tài)系統(tǒng)的碳氮平衡具有重要的作用。傳統(tǒng)理論認為糖是植物為菌根真菌提供碳源營養(yǎng)的主要形式【1-3】,然而多年來的研究人員一直沒有找到相關的糖轉(zhuǎn)運蛋白。

在這項研究中,王二濤團隊通過C13同位素標定實驗,在實驗體系中用C13同位素標同時標定甘油(代表脂肪酸)和葡萄糖,但是最終在叢枝菌根真菌(arbuscular mycorrhizal,AM)中主要檢測到的是脂肪酸而不是糖,該結果從而首次否定了糖是植物傳遞給菌根真菌主要碳源形式。

同時,研究者采用遺傳學、分子生物學及代謝生物學的手段研究發(fā)現(xiàn),植物宿主的脂肪酸合成對于叢枝菌根真菌共生是必須的,并且植物合成的脂肪酸能夠直接傳遞給菌根真菌。進一步的研究發(fā)現(xiàn)植物基因合成的一類特殊脂肪酸分子(2-monoacylglycerol,2-單酰甘油,由RAM2催化合成),被植物的轉(zhuǎn)運蛋白STR-STR2(一類ABC轉(zhuǎn)運蛋白)轉(zhuǎn)運給菌根真菌。該研究系統(tǒng)揭示了脂肪酸是光合作用碳源的主要傳遞形式,推翻了傳統(tǒng)認識,對于理解生態(tài)系統(tǒng)的碳氮循環(huán)具有重要的意義。

 

圖一:脂肪酸是植物傳遞給菌根真菌的碳源
圖一:脂肪酸是植物傳遞給菌根真菌的碳源

 

同時研究還發(fā)現(xiàn),在植物病原真菌相互作用中,病原真菌和寄主植物爭奪脂肪酸作為其生長的碳源,進而侵染植物,造成作物的減產(chǎn)。通過降低植物病原真菌相互作用中脂肪酸的轉(zhuǎn)運,能夠有效的抑制病原真菌的致病性。該機理的揭示有助于將來選育抗真菌病害作物,也為“綠色農(nóng)業(yè)”提供了有利的支撐。

據(jù)《上觀新聞》報道,其實早在2010年,還在英國從事博士后研究時的王二濤博士在克隆一些共生植物基因時,就發(fā)現(xiàn)“糖”理論無法解釋一些現(xiàn)象。他曾經(jīng)提出了質(zhì)疑,并大膽假設了另一種可能——脂肪酸是碳源營養(yǎng)的主要形式,但是卻并未獲得該領域研究人員的認可,畢竟“糖”理論已經(jīng)寫進了教科書。一直到2013年,王二濤學成回國組建了自己的研究組,他依然沒有放棄這一想法。特別令人欽佩的是,王二濤在回國后的短短幾年里帶領課題組的成員就實現(xiàn)了他當初的想法,而且該成果投稿過程出奇的順利,這無疑給了許多年輕的科研人員一些信心。也提醒一些年輕科研人員(特別是博士生和博后)當你有了好的想法一時無法實現(xiàn)的時候千萬不要放棄,等哪天有條件說不定就真的可以實現(xiàn)并且是顛覆性的發(fā)現(xiàn)。

據(jù)悉,該工作是與福建農(nóng)林大學唐定中研究員和中科院植生所楊琛和陳曉亞研究員合作完成。該工作主要由姜伊娜博士和博士研究生王萬曉、謝秋瑾等在王二濤研究員指導下完成??萍疾壳嗄?73、國家轉(zhuǎn)基因新品種培育重大專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等資助。

關于這項研究工作,論文審稿人給予很高的評價,其中一位評審人認為“This is a very interesting paper that provides novel insights into the nutrient relationship between arbusular mycorrhizal fungi and their host plant”。

說明:本文報道的內(nèi)容主要引自中科院植生所官網(wǎng)。

參考文獻:

1、Pfeffer, P. E., Douds, D. D., Bécard, G., &Shachar-Hill, Y.(1999). Carbon uptake and the metabolism and transport of lipids in an arbuscular mycorrhiza. Plant Physiology, 120(2), 587-598.

2、Bago, B., Pfeffer, P. E., & Shachar-Hill, Y.(2000). Carbon metabolism and transport in arbuscular mycorrhizas. Plant physiology, 124(3), 949-958.

3、Bago, B., Zipfel, W., Williams, R. M., Jun, J., Arreola, R., Lammers, P. J., … & Shachar-Hill, Y.(2002). Translocation and utilization of fungal storage lipid in the arbuscular mycorrhizal symbiosis. Plant Physiology, 128(1), 108-124.

王二濤
王二濤

王二濤,博士,現(xiàn)任中科院上海生命科學研究院植物生理生態(tài)研究所研究員,2014年中組部“青年千人計劃”入選者。1999-2003年畢業(yè)于河南大學,獲學士學位;2003-2008年畢業(yè)于中科院上海生命科學研究院,獲博士學位(導師:何祖華研究員);2008-2012年在英國John Innes Centre從事博士后研究;2013年至今,任中科院上海植物生理生態(tài)研究所研究員,植物分子遺傳國家重點實驗室研究員,國際非豆科植物生物共生固氮研究聯(lián)盟成員。主要從事植物-微生物共生和相關激素信號轉(zhuǎn)導的研究,在植物-微生物共生研究方面取得了一系列突破。近年來以第一作者或通訊作者身份在包括Science、Nature Genetics、Current biology、The Plant Cell、Cell Research、Molecular Plant等國際主流學術期刊上發(fā)表多篇研究性論文,對相關領域有廣泛的影響。

 

The post 王二濤組Science報道植物-微生物互作的全新機制 first appeared on 上海光語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http://weneedholiday.cn/plants-transfer-lipids-to-sustain-colonization-by-mutualistic-mycorrhizal-and-parasitic-fungi.html/feed 0
藻類、微生物常規(guī)電鏡樣品制備標準方法 http://weneedholiday.cn/%e7%94%b5%e9%95%9c%e6%a0%b7%e5%93%81%e5%88%b6%e5%a4%87.html http://weneedholiday.cn/%e7%94%b5%e9%95%9c%e6%a0%b7%e5%93%81%e5%88%b6%e5%a4%87.html#respond Mon, 23 Dec 2013 13:13:25 +0000 http://weneedholiday.cn/?p=2121 藻類、微生物、菌類常規(guī)電鏡樣品制備包括常溫化學雙固定、常溫脫水包埋、常規(guī)超薄切片、普通電鏡觀察幾個步驟。樣品制備過程歷時約一周,超薄切片經(jīng)醋酸雙氧鈾和檸檬酸鉛染色后,電鏡觀察。所有操作均按照以下流程進行。? 試劑 0.2 mol/ L磷酸鹽緩沖液? Na2HPO4·2H2O? 35.61 g 或Na2HPO4·7H2O 53.65 g / Na2HPO4·12H2O 71.64 g NaH2PO2 […]

The post 藻類、微生物常規(guī)電鏡樣品制備標準方法 first appeared on 上海光語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藻類、微生物、菌類常規(guī)電鏡樣品制備包括常溫化學雙固定、常溫脫水包埋、常規(guī)超薄切片、普通電鏡觀察幾個步驟。樣品制備過程歷時約一周,超薄切片經(jīng)醋酸雙氧鈾和檸檬酸鉛染色后,電鏡觀察。所有操作均按照以下流程進行。?

試劑

0.2 mol/ L磷酸鹽緩沖液?
Na2HPO4·2H2O? 35.61 g 或Na2HPO4·7H2O 53.65 g / Na2HPO4·12H2O 71.64 g
NaH2PO2·H2O? 27.60 g 或NaH2PO4·2H2O? 31.21 g
加雙蒸水(ddH2O)到1000 mL
0.1 mol/ L磷酸鹽緩沖液(PBS)?
0.2 mol/ L磷酸鹽緩沖液? 250 mL
加雙蒸水到500 mL
2 % 低溫瓊脂?
低溫瓊脂? 1.0 g
加雙蒸水到 50 mL
加熱到沸騰,溶液均勻后備用
1 % 戊二醛固定液?
25 %(m/v)戊二醛水溶液? 2 mL
0.2 mol/ L磷酸鹽緩沖液? 25 mL
加雙蒸水到50 mL
1 % 鋨酸固定液?
2 %(m/v)鋨酸水溶液?? 10 mL
0.2 mol/ L磷酸鹽緩沖液? 10 mL
包埋劑A液?
Epon 812 樹脂? 50 mL
十二烷基琥珀酸酐(modecenyl succinic anhydride, DDSA)? 80 mL
包埋劑B液?
Epon 812 樹脂? 50 mL
六甲酸酐(methyl nadic anhydride, MNA)? 44.5 mL
2,46 –?三甲氨基甲基苯酚(2, 4, 6 – tridimethylamino methyl phenol, DMP-30?
甲苯胺藍染液?
甲苯胺藍? 1 g
1 mol/ L NaOH? 10 mL
加雙蒸水到50 mL
混勻過濾后使用
1 % 醋酸雙氧鈾染液
醋酸雙氧鈾? 0.2 g
加雙蒸水到10 mL
封口膜封口,4℃避光保存
1 % 檸檬酸鉛染液?
硝酸鉛? 0.265 g
檸檬酸鈉(含2分子結晶水)? 0.352 g
加雙蒸水到10 mL①
① 配制鉛染液時,要先加水6 mL,超聲震蕩30 min,使乳白色檸檬酸鉛懸液充分混勻。然后滴加1 mol/L NaOH,并不是晃動,直至溶液變清亮。最后定容至10 mL。
② 細胞樣品處理和藻類及其他游離樣品處理流程可相互參照,即細胞樣品可以酌情使用瓊脂鑄模法取材固定,藻類及其他游離樣品也可以使用血清預包埋法取材固定,總體視樣品密度及其對于溫度的耐受等條件而定。
封口膜封口,4℃保存

儀器

修塊機 Leica EM TRIM
切片機 Leica EM UC6
光學顯微鏡 Nikon 80i 及配套拍照系統(tǒng)DS-L1
透射電子顯微鏡 JEOL-1230
Gatan Bioscan Camera 792

實驗流程

一、 取材與固定
A. 植物樣品
1. 自來水沖洗表面泥塵后,使用滅菌水清洗2-3次,置于鋪有預濕濾紙的培養(yǎng)皿中。
2. 使用干凈鋒利的刀片切取目標材料,所取材料體積不大于3 mm3。
切取樣品時應注意動作迅速、減小損傷,避免來回切拉;使用的滅菌水及器具應4℃預冷,并在操作中盡量保持低溫以降低組織細胞活性。
3. 將切下材料放入裝有預冷的戊二醛固定液的青霉素小瓶中后抽氣,抽幾次后輕搖小瓶,并打開瓶蓋。重復2-3次,直到樣品沉入瓶底。
4. 室溫靜置1h,或搖床輕搖1h。
5. PBS清洗3次,10min/次。
6. 1%鋨酸固定液固定1h。
7. PBS清洗3次,10min/次。

B. 動物樣品
1. 4℃預冷生理鹽水沖洗組織塊,迅速切取組織塊,體積不大于3 mm3
2. 將切取的組織塊投入裝有預冷戊二醛固定液的青霉素小瓶中,并抽氣直至樣品沉底。
3. 室溫靜置1h,或搖床輕搖1h。
4. PBS清洗3次,10 min/次。
5. 1%鋨酸固定液固定1 h。
6. PBS清洗3次,10 min/次。

C. 單層培養(yǎng)細胞或懸浮培養(yǎng)細胞樣品②
1. 3000 rpm離心5 min,收集細胞樣品,盡量多的吸棄培養(yǎng)液上清。
2. 加入4℃預冷PBS液,充分吹吸混勻,靜置4 min,3000 rpm離心5 min,吸棄上清。
① 配制鉛染液時,要先加水6 mL,超聲震蕩30 min,使乳白色檸檬酸鉛懸液充分混勻。然后滴加1 mol/L NaOH,并不是晃動,直至溶液變清亮。最后定容至10 mL。
② 細胞樣品處理和藻類及其他游離樣品處理流程可相互參照,即細胞樣品可以酌情使用瓊脂鑄模法取材固定,藻類及其他游離樣品也可以使用血清預包埋法取材固定,總體視樣品密度及其對于溫度的耐受等條件而定。
3. 重復步驟2一次。
4. 加入預冷的血清或蛋清,充分吹吸混勻,3000 rpm離心10 min,吸棄大部分上清,留少部分,吹吸懸浮沉淀細胞。(或離心后吸棄上清,留少部分上清,不懸浮沉淀細胞,視樣品濃度而定)
5. 緩慢加入戊二醛固定液,小心放入4℃冰箱,固定過夜。
6. 吸棄上清,刀片小心劃開離心管壁,用鉗子拉開離心管,小心取出已凝成固體的血清包埋塊。
7. 使用干凈的單面刀片或手術刀,將血清包埋塊切成2 mm3左右的小塊,取3-5個富集細胞樣品效果較好的包埋小塊繼續(xù)下面實驗。
8. PBS清洗3次,10 min/次。
9. 1%鋨酸固定液固定1 h。
10. PBS清洗3次,10 min/次。

D. 藻類及其他游離培養(yǎng)樣品
1. 吸取2%低溫瓊脂液200μL到0.2mL離心管,并將離線管置于冰上,取10μL槍頭迅速插入瓊脂中并保持離心管豎直,且槍頭豎直靠中的包裹在瓊脂中。
2. 靜置1 min,待瓊脂凝固后,小心拔出槍頭,形成瓊脂空腔,待用。
3. 3000 rpm離心5 min,收集樣品,盡量多的吸棄培養(yǎng)液上清。
4. 加入4℃預冷PBS液,充分吹吸混勻,靜置4min,3000 rpm離心5min,吸棄上清。
5. 重復步驟2清洗,吸棄大部分上清,留極少部分上清液,吹吸懸浮樣品。
6. 使用10μL 移液器小心將樣品加入已經(jīng)制備好的瓊脂空腔中,使樣品充滿空腔大部分,添加過程中盡量避免氣泡出現(xiàn)。
7. 吸取50μL溶化的瓊脂,快速滴加到空腔瓊脂上封口,冰浴5 min,待瓊脂完全凝固。
8. 使用單面刀片小心劃開離心管壁,用鉗子拉開離心管,小心取出已凝成固體的瓊脂包埋塊,稍作修葺。
9. PBS清洗3次,10 min/次。
10. 1%鋨酸固定液固定1 h。
11. PBS清洗3次,10 min/次。

二、 脫水

1. 按丙酮與滅菌水體積比3:7配制30%脫水劑。吸棄樣品管/瓶中的PBS,快速加入現(xiàn)配的脫水劑(脫水換液過程禁止出現(xiàn)樣品暴露空氣中現(xiàn)象,可不全部吸完,略有剩余,使樣品浸潤;動作應迅速準確),室溫放置或搖床輕搖45 min。加入按30%、50%、70%、90%、100%(v/v)的濃度梯度進行脫水。
2. 配制50%脫水劑,快速換液,室溫輕搖45 min。
3. 配制70%脫水劑,快速換液,室溫輕搖45 min。
4. 配制90%脫水劑,快速換液,室溫輕搖45 min。
5. 使用純丙酮快速換液,室溫輕搖30 min③。
6. 重復步驟5一次。

三、 滲透包埋

在此步脫水操作完成后即可開始配制滲透用包埋劑,以免安排不周。樣品浸泡在純丙酮中時間不宜過久,以免造成樣品較脆,不利于超薄切片。

1. 配制滲透用樹脂包埋劑
1) 取干凈的10 mL注射器,拔去活塞,用封閉針頭堵住注射口,放于通風櫥中。
2) 小心傾倒B液9 mL到注射器中;然后再小心傾倒A液1 mL。
3) 插入活塞,堵住注射器后,顛倒搖勻至液體顏色均勻,無絲狀液體。
4) 小心拔去活塞,通風櫥中操作,緩慢滴加14滴DMP-30。
5) 插入活塞,堵住注射器后,顛倒搖勻至液體顏色完全均勻,無絲絮狀分色,豎直放置待用。
2. 按照包埋劑與丙酮體積比3:7配制30%滲透劑,快速吸棄樣品管中純丙酮并加入滲透劑,輕搖滲透3 h。
3. 按照包埋劑與丙酮體積比7:3配制70%滲透劑,快速換液,輕搖滲透過夜。
4. 重新配制包埋劑,并小心推按注射器,將包埋劑擠到包埋模具中至液面略凸。
5. 解剖針挑取樣品到純包埋劑中,滲透3 h。
6. 小心挑取樣品,濾紙上稍微沾下吸棄部分粘附的包埋劑,輕輕放置到未滲透過樣品的包埋孔中,小心將樣品按到底,擺放好位置。記錄各樣品對應包埋塊編號。
7. 梯度溫度聚合包埋
1) 37℃烘箱中12 h,期間定時觀察樣品有無漂移現(xiàn)象,如有,則再次小心擺放樣品位置。
2) 45℃烘箱中12 h。
3) 60℃烘箱中24 h。

四、 修塊與切片

1. 拿到包埋塊后檢查樣品位置是否得當,選取位置好的包埋塊優(yōu)先進行修塊、切片。
2. 粗修包埋塊
1) 使用六角扳手將包埋塊固定在樣品頭上,露出長度合適。
2) 將樣品頭固定在修塊機上,體視鏡觀察修塊,分四個方向?qū)駢K頭部多余的包埋劑修去,暴露出組織塊。
3) 使用鋒利的單面刀片修去組織塊周圍毛刺的包埋劑,使其四邊光滑清晰。
4) 卸下樣品頭裝至切片機上,使用玻璃刀修片,直至樣品表面光滑清晰。
3. 半薄切片
1) 將粘有水槽的玻璃刀裝至切片機刀臺上,體視鏡下小心對刀,不時轉(zhuǎn)動手輪,使樣品上下移動,調(diào)整刀臺左右角度及樣品上下角度,直至包埋塊整個表面與刀刃的距離相等。
2) 轉(zhuǎn)動手輪,使整個樣品高于刀刃,點控制面板Start,設置切片區(qū)域上邊界;轉(zhuǎn)動手輪,使整個樣品低于刀刃,點控制面板End,設置切片區(qū)域下邊界。
3) 手動步進刀臺靠近樣品,至出現(xiàn)彩色干涉光,繼續(xù)步進刀臺,并通過體視鏡觀察干涉光譜變化,直至干涉光消失。
4) 轉(zhuǎn)動手輪,使樣品離開刀刃區(qū)域,使用滴管將干凈的去離子水加到玻璃刀水槽中,體視鏡觀察直至液面略低于刀刃。
5) 調(diào)整切片厚度與速度,按控制面板Run/Stop鍵,開始切片。體視鏡觀察可見900nm厚度切片反光為亮綠色。
6) 待有切片下來形成4-6片的切片帶,按Run/Stop鍵停止切片,體視鏡觀察下,使用睫毛筆將所需薄片撥離刀刃,并將所需切片聚攏一起。
7) 用干凈撈片環(huán)輕輕沾取切片所在區(qū)域,根據(jù)水膜表面張力撈取切片,放到干凈載玻片上,酒精燈略微加熱,使水蒸干,并對著光亮用記號筆標示切片所在位置。
4. 半薄切片染色
1) 吸取20μL甲苯胺藍染液,滴加到載玻片放有切片的位置,室溫靜置30 s 。
2) 去離子水沖洗玻片,直至不再有藍色。吸水紙上瀝干,酒精燈略微加熱,加速切片上的水分蒸發(fā)。
3) 顯微鏡觀察切片質(zhì)量和樣品位置。
5. 精修包埋塊
1) 移去裝有水槽的玻璃刀,取下裝有包埋塊的樣品頭,裝至修塊機上。
2) 根據(jù)半薄切片結果,使用新的鋒利刀口,小心修理包埋塊四邊,使其盡可能的光滑、平整。
6. 超薄切片
1) 將鉆石刀裝至切片機刀臺上,體視鏡下小心對刀,不時轉(zhuǎn)動手輪,使樣品上下移動,調(diào)整刀臺左右角度及樣品上下角度,直至包埋塊整個表面與刀刃的距離相等。
2) 轉(zhuǎn)動手輪,使整個樣品高于刀刃,點控制面板Start,設置切片區(qū)域上邊界;轉(zhuǎn)動手輪,使整個樣品低于刀刃,點控制面板End,設置切片區(qū)域下邊界。
3) 手動步進刀臺靠近樣品,至出現(xiàn)彩色干涉光,轉(zhuǎn)動手輪,使樣品上下移動,調(diào)整刀臺左右角度及樣品上下角度,直至包埋塊整個表面與刀刃的干涉光譜顏色一致;繼續(xù)步進刀臺,并通過體視鏡觀察干涉光譜變化,直至干涉光消失。
4) 轉(zhuǎn)動手輪,使樣品離開刀刃區(qū)域,使用滴管將干凈的去離子水加到玻璃刀水槽中,體視鏡觀察直至液面略低于刀刃。
5) 調(diào)整切片厚度與速度,按控制面板Run/Stop鍵,開始切片。體視鏡觀察可見70nm厚度切片反光為亮灰色及淺灰色。
6) 待有切片下來形成10-20片的切片帶,按Run/Stop鍵停止切片,體視鏡觀察下,使用睫毛筆將所需薄片撥離刀刃,并將所需切片聚攏一起。
7) 用干凈撈片環(huán)輕輕沾取切片所在區(qū)域,根據(jù)水膜表面張力撈取切片,輕輕放到干凈載膜銅網(wǎng)上,用尖角濾紙靠近銅網(wǎng)邊緣緩慢吸干水分。
8) 輕輕移去撈片環(huán),將載有切片的銅網(wǎng)放到鋪有濾紙的平皿中,晾干待染色觀察。

五、 染色

1. 醋酸雙氧鈾染色
1) 按每片載網(wǎng)20μL染液的量吸取醋酸雙氧鈾染液,13 200 rpm離心5 min。
2) 將放有切片的載網(wǎng)小心放到染色盤上,有切片面靠上,并稍微用鑷子按載網(wǎng)邊緣,使其與染色盤接觸粘附牢固。
3) 吸取20μL染液滴加到載網(wǎng)上面,蓋上平皿防塵,室溫染色30 min。
4) 將染色盤整個放到裝有去離子水的清洗缸中,輕搖清洗1 min。
5) 小心取出染色盤,更換水洗液,輕搖清洗5min。
6) 重復清洗2次。
2. 檸檬酸鉛染色
1) 按每片載網(wǎng)20μL染液的量吸取醋酸雙氧鈾染液,13 200 rpm離心5 min。④
2) 在放置染色盤的平皿中放入2片固體NaOH,用以吸收平皿中CO2氣體。
3) 吸取20μL染液滴加到載網(wǎng)上面,蓋上平皿防塵,室溫染色8 min。
4) 將染色盤整個放到裝有去離子水的清洗缸中,輕搖清洗1 min。
5) 小心取出染色盤,更換水洗液,輕搖清洗5min。
連續(xù)染色時,載網(wǎng)不需要從染色盤上拿下,清洗后直接進行鉛染即可,但是鉛染液要現(xiàn)用現(xiàn)取。
6) 重復清洗2次。
7) 小心夾取載網(wǎng),放置到鋪有濾紙的干凈平皿中,晾干待電鏡觀察。

六、 電鏡觀察

1. 取出樣品桿,打開樣品夾,小心放入載網(wǎng),合上樣品夾,并轉(zhuǎn)動樣品桿,輕敲確保樣品夾已準確固定載網(wǎng)。
2. 將樣品桿插入透射電鏡樣品室,開始抽氣。
3. 打開燈絲開關,等待檢測電流出現(xiàn)后,打開觀察窗開始觀察。
4. 先在低倍下找到切片,再高倍觀察切片,尋找待看目標,仔細對焦。
5. 將切片目標區(qū)域遇到觀察窗中間后,調(diào)整燈絲電流密度為3.8 pA/cm2。
6. 插入拍照CCD,Start View,微調(diào)焦距,Start Acquire 拍照。
7. 拍照完畢,按格式需求保存照片到指定文件夾。
8. 使用專用寫保護閃存盤拷貝數(shù)據(jù)到公共電腦觀察、使用。

The post 藻類、微生物常規(guī)電鏡樣品制備標準方法 first appeared on 上海光語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http://weneedholiday.cn/%e7%94%b5%e9%95%9c%e6%a0%b7%e5%93%81%e5%88%b6%e5%a4%87.html/feed 0